依據國度住建部曾對全國350多個城市停止調研顯現,在2008到2010年的3年期間,60%多的城市都呈現過內澇事情。逢大雨必澇,已成為很多城市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城市洪澇風險加大;雨水徑流污染嚴重;雨水資源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毀壞等幾方面。
當前我們正處在城市化的頂峰期,原來的水塘還有濕地越來越少,地表“硬質化”擴展——滿街都是水泥路面,無法自然滲水。城市的公園、綠地又遠遠不夠,招致九成的雨水進入排水系統,使其難堪重負,一旦城市遇到暴雨攻擊,霎時大量的雨水無處泄洪,于是,道路就變成了河流,廣場變成了湖海,交通也變得癱瘓。
另外,硬路面能吸收、貯存并反射太陽熱量,使得空中溫度升高,增加了城市夏季的酷熱,城市熱島效應也會加重。因而和傳統的硬路面相比,透水路面的提高愈加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