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規范規則了頂進施工法用鋼筋混凝土排水管(以下簡稱管子)的產品分類、技術要求、查驗辦法、查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和儲存。
本規范適用于公稱內徑600~3000mm頂進施工法排水管道用鋼筋混凝土管及頂進施工保護套管用鋼筋混凝土管。
本規范適用于雨水、污水、引水及農田排灌等重力流管道的管子。凡有內壓或耐腐蝕要求用的排水管,由供需雙方參閱本規范另行商定。
2 引證規范
GB 175 硅酸鹽水泥、一般硅酸鹽水泥
GB 199 快硬硅酸鹽水泥
GB 343 一般用處低碳鋼絲
GB 701 一般低碳鋼熱軋圓盤條
GB 748 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
GB 1344 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硅酸鹽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
GB 15966 用水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劑
GB 11836 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
GB 11837 混凝土管用混凝土抗壓強度實驗辦法
GB 50204 混凝土工程施工及查驗規范
GB/T 14684 修建用沙
GB/T 14685 修建用卵石、碎石
GBJ 119 混凝土外加劑使用技術規范
JGJ 28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漿中使用技術規程
JGJ 63 混凝土拌合用水規范
JC/T 540 混凝土制品用冷拔冷軋低碳螺絲紋鋼絲
3 產品分類
3.1 產品按管子接口型式分為:平口式(P)、企口式(Q)、雙插口式(S)、鋼承口式(G)四種。
3.1.1 頂進施工法用鋼筋混凝土平口管規范尺度
3.1.2 頂進施工法用鋼筋混凝土企口管規范尺度
3.1.3 頂進施工法用鋼筋混凝土雙插口管規范尺度
3.1.4 頂進施工法用鋼筋混凝土鋼承口管規范尺度
3.2 頂進施工法用鋼筋混凝土管,按其外壓荷載分為Ⅰ級、Ⅱ級和Ⅲ級,各級外壓荷載
3.3 頂進施工法用鋼筋混凝土管,按尺度誤差和內水壓分為優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
3.4 產品按稱號(DRC)、尺度(內徑×長度)、接口型式、外壓荷載等級、產品等級和規范編號順序進行符號。
示例:公稱內徑為1200mm、長度為2000mm的頂進施工法用Ⅰ級優等品鋼筋混凝土雙插口管,其符號如下:
DRC 1200×2000 SⅠA JC/T 640
公稱內徑為1800mm、長度為2000mm的頂進施工法用Ⅱ級合格品鋼筋混凝土平口管,其符號如下:
DRC 1800×2000 Q Ⅱ B JC/T 640
公稱內徑為2200mm、長度為2000mm的頂進施工法用Ⅲ級優等品鋼筋混凝土鋼承口管,其符號如下:
DRC 2200×2000 GⅢ A JC/T 640
4 技術要求
4.1 原材料
4.1.1 水泥應選用規范號不低于425的硅酸鹽水泥、一般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亦可選用標號不低于425的快硬硅酸鹽水泥、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水泥功能應契合GB 175、GB 199、GB 748、GB 1344的規則。
4.1.2 集料應契合GB/T 14684、GB/T 14685和GB 50204的規則。石子最大粒徑不得大于管壁厚度的1/3,而且不得大于環向鋼筋凈距的3/4。細集料宜選用硬質中砂,細度模數Mk為2.3~3.0。
4.1.3 混凝土答應摻加摻合料及外加劑。當摻用粉煤灰摻合料時,應契合GB 1596、JGJ 28的規則;當摻用外加劑時,應契合GB 8076、GB J119的規則;當摻用其他摻合料時,應契合其他相應規范的規則。
4.1.4 混凝土拌和用水應契合JGJ 63的規則。
4.1.5 鋼材應選用一般用處低碳鋼絲、一般低碳熱軋圓盤條、冷拔冷軋低碳螺紋鋼絲,其功能應契合GB 343、GB 701或JC/T 540的規則。
4.2 構造要求
4.2.1 混凝土強度
制管用混凝土的規劃強度不宜低于40MPa。產品出廠時的混凝土強度不該低于規劃強度的90%。
4.2.2 鋼筋骨架
4.2.2.1 環向鋼筋的混凝土凈保護層最小厚度:當管壁厚小于100mm時,應不小于15mm;當管壁厚等于或大于100mm時,應不小于20mm。
4.2.2.2 鋼筋骨架直徑,在滿意保護層要求的前提下,其尺度差錯為±5mm。
4.2.2.3 環向鋼筋的接頭處理,有必要契合GB 50204的規則。
4.2.2.4 鋼筋骨架的環向鋼筋距離不得大于150mm,并不得大于管壁厚的3倍。鋼筋直徑不得小于4mm,管子兩頭的環向鋼筋應密纏1~2圈。
4.2.2.5 鋼筋骨架的縱向鋼筋距離不得小于4mm,根數不得少于6根,手綁骨架的縱向鋼筋距離不得大于300mm,焊接骨架的縱向鋼筋距離不得大于400mm。環向鋼筋端面保護層應為20mm±5mm。
4.3 外觀質量
4.3.1 管子內、外外表應無裂紋、蜂窩、塌落、露筋、空鼓(外表龜裂和砂漿層的干縮裂縫不在此限)。
4.3.2 管子不得有有害傷痕,其端面、外表、雙插口及鋼承口管插口外外表有必要平坦。
4.3.3 在下列狀況下,管子答應進行修補:
a)管子內外表凹深不超越5mm,粘皮深度最大值不超越10mm,粘皮、蜂窩、麻面的總面積不超越外外表的1/20,每塊面積不超越100cm2;
b) 管子內外表有部分塌落但無露筋現象,塌落面積不超越管子仙外表的1/20,每塊面積不超越100cm2;
c) 合口縫漏漿深度不超越管壁厚的1/3,長度不超越管長的1/3;
d) 端面碰傷縱向深度不超越100mm,環向長度限值不得超越表6(略)規則。
4.4 尺度答應誤差
4.4.1 平口管尺度答應誤差
4.4.2 企口管尺度答應誤差
4.4.3 雙插口管尺度答應誤差
4.4.4 鋼承口管尺度答應誤差
4.4.5 管子端面歪斜度的答應誤差為管外徑的1%,并不得超越15mm;管子彎曲度的答應誤差為管子長度的0.3%。
4.5 管子物理力學功能
4.5.1 外壓荷載
外壓載荷應不低于)的規則。
4.5.2 內水壓
管子在規則的內水壓力下答應有潮片,但不得流動,其要求見
5 查驗辦法
5.1 管子各部位尺度及外觀質量的丈量
5.1.1 用精度為0.05mm的游標卡尺或其他量具丈量管端周圍四等分處的壁厚,取其平均值。
5.1.2 用精度為0.5mm的量具丈量管子長度,取最小值為管子長度。
5.1.3 用專用丈量東西或其他量具丈量管內徑及企口路透社承口工作面內徑,測兩個筆直位置的尺度,管內徑取最大值,承口工作面內徑取最小值。
5.1.4 用量規丈量企口管插口端彼此筆直方位的插口工作面尺度及雙插口管及鋼承口管管端彼此筆直方位的工作面尺度,取量大值。
5.1.5 用直角尺或特制量具丈量最大歪斜管端面的歪斜度。
5.1.6 用縫隙深度測定儀丈量合縫漏漿縫隙深度。
5.1.7 用專癯的直度誤差丈量儀或用拉線與直尺丈量管子最大彎曲度。
5.1.8 用肉眼目測查看外觀質量。
5.2 物理力學功能的測定
5.2.1 混凝土抗壓強度
混凝土抗壓強度依照GB 11836進行。
5.2.2 外壓荷載
管子外壓荷載依照GB 11836,用三點法進行外壓載荷實驗,外壓荷載值應達到表5(略)規則。
當裂縫寬主達0.2mm時的荷載值為裂縫荷載;外壓荷載實驗時的最大荷載值為破壞荷載。
5.2.3 內水壓
按GB 11836的規則進行內水壓實驗,內水壓查驗壓力為0.10MPa。查驗時,升壓至0.06MPa,恒壓5min,持續升壓至0.10MPa,恒壓10min,調查管子外表滲漏狀況。